——-> 圖片往右點擊可以查看幾天前的日誌喔
合好日誌
Day 16
“Look deep into nature,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.” -- Albert Einstein
先端科技未必就是出路,自然法則有其偉大之處………
我正在路口等著紅燈轉綠燈。突然聽到有人一直叫著「林醫師………」,回頭一看,一位滿臉笑容的男士跑過來,喘著說,他太太安胎一個月,剛生產,正在 50公尺遠的車上,跑不動,遠遠就認出我,叫他趕快來攔截我。
大約一年前,這對年近40歲的夫妻在我診間訴說著多年的試管嬰兒療程的挫折。如此多次的取卵、多次的胚胎植入,卻從來沒成功過,讓我在當下推理出,胚胎染色體異常率過高。
於是,我們規劃出 PGS 的療程。希望可以篩檢出好胚胎,以減少反覆胚胎植入的次數。第一次取卵療程,我們得到8顆卵,養成兩顆囊胚。遺憾的是,PGS報告均異常。第二次、第三次取卵療程,得到7~8顆第三天胚胎,但是都無法形成囊胚。
我不禁陷入一種悲觀的沈思,難道這是他們追求成功懷孕的終止點嗎?我該如何面對我的患者?
他們又再度來到我的診間,懷著對我全然的信任與付託。診間一片沈寂,我陷入沈甸甸的深思。最後,我們採取讓「自然法則」決定。
這次的取卵療程,受精成功共有8顆胚胎,我們養到第三天即儲存。第一次植入4顆第三天胚胎,出乎意外地著床2顆。而且,持續發展,甚至到妊娠20週的羊水檢測也證明胎兒染色體均正常。經過仔細的產檢照顧,於妊娠36週平安產下雙胞胎。
一個非常困難的案例,歷經許多醫師的診治、許多療程的辛勞,最後,成功於一個簡單的「自然法則」。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案例。
Day 15
“Planning is bringing the future into the present so that you can do something about it now.” -- Alan Lakein
幾天前的門診中,有一位曾經是我不孕症的患者,回來找我做一些檢查,聊到這幾年的生活,讓我有很深的感觸。
她第一次來我的門診,大約是五年前,那時她嘗試懷孕一年卻沒有結果。經過詳細檢查,發現卵巢庫存量極低。其實,她只有31歲,依當時的狀況,並非完全沒有自然懷孕的可能。
我針對她的狀況,和她有非常多的討論,我提出一個觀念,希望她好好思考 --「懷孕的時間停損規劃」。在卵巢沒有開刀的病史,年紀又不大的情況下,卵巢庫存量這麼低,會不會因為堅持自然懷孕,而造成以後即使要做試管嬰兒也取不到卵?她和先生商量後,當下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。
第一次,我們取得三顆卵,形成兩個胚胎,植入後,一顆成功著床,平安生出一個女兒。
當她女兒兩歲時,再次啟動療程,這次只得到一顆卵,形成一顆胚胎,植入後成功著床,再生一個女兒。
他們一家人和我在診間相見,看著他們洋溢著幸福,心裡也感到非常的安慰。如果每位患者都能夠有概念地早點規劃,我想,達成當父母的目標應該會更加容易一點。
Day 14
“If you wait until you are ready, it is almost certainly too late.” -- Seth Godin
35歲女性,嘗試懷孕3年,月經從規律轉變成不規律。
患者在診間顯得緊張與憂慮,一直詢問「月經變得不規則」的原因。她的先生則在旁安靜地陪伴。其實我知道,「為什麼一直無法懷孕」才是她要問的問題。
經過詳細的檢查與評估,非常清楚的發現,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女方已頻臨卵巢衰竭、排卵變成不規律、血液卵巢庫存量指標非常低 (AMH 0.01 ng/ml)。因此建議趕緊進行試管嬰兒療程。經過我們充分的討論之後,他們接受我的建議,並積極的配合我的療程規劃。
第一次療程,只得到一個卵,但是卻沒有成功受精。這對夫妻明白,必須和時間賽跑,於是馬上進入第二次的療程。這一次,幸運的獲得三個卵,受精培養後,形成兩顆胚胎。感謝主,植入後,兩顆胚胎都成功著床,最後平安剖腹,產下一男一女。
早發性卵巢功能不足(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),指的是,40 歲以前,卵巢喪失大部分的功能,月經呈現不規律或不來,發生率約 1 ~ 3%。
這個案例屬年輕女性,若非來院求診,根本不會想到會有「卵巢庫存量減少」的問題,而且已經接近「卵巢衰竭」。所以如果在嘗試懷孕卻一直無法受孕時,無論幾歲,都應該要找醫師詳細檢查。幸運的是,這對夫妻最後如願以償。但是還是要不停的提醒大家,年輕不再是本錢,年輕女性也應該要常常關心自己,注意自己的卵巢庫存量。
Day 13
“Opportunities are like sunrises. If you wait too long, you miss them.” -- William Arthur Ward
37歲女性,嘗試懷孕8年。
這對夫妻是商場上的佼佼者,事業有成,但是也非常忙碌。多年不孕 ,經過檢查,女方卵巢庫存量在一般平均值,男方則呈現精蟲過少並且活動力過低。一般而言,每cc精液的精蟲量,都是以千萬而計,他只有千計。所以我建議他們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療程。這位精明的先生馬上問我,做試管嬰兒需要多少精蟲?我具實回答,如果取10顆卵,就需要10隻好精蟲。他盯著電腦螢幕,嘴角微揚,非常禮貌的說,我們回去考量看看。
Day 12
“Though no one can go back and make a brand new start, anyone can start from now and make a brand new ending.” -- Carl Bard
41歲女性,嘗試懷孕六年。
這對充滿幽默感的夫妻第一次來我門診已是兩年前的事。那時,她39歲,聰穎幽默,和她對話,診間總是充滿笑聲。詳細檢查與診斷後,主要的問題在於,多囊性卵巢、不規律排卵、精蟲畸形率過高。在同時考量到年紀因素,建議啟動「試管嬰兒療程」。
我們一共得到三個囊胚,選擇其中兩個囊胚植入,均著床成功。他們滿心感謝,充滿期待。
DAY 11
“The best way out is always through.” -- Robert Frost
36歲女性,嘗試懷孕八年。
這對純樸的夫妻委婉地表達對於傳宗接代的壓力,因為這位先生是家族中的獨子。他們已經努力了八年,從未找過醫師檢查,倒是使用過不少偏方。
經過檢查,女生方面正常;但男生方面則呈現無精症。這對夫妻從震驚轉為接受,然後開始詢問有無其它解決方案。
DAY 10
“Most of us spend too much time on what is urgent and not enough time on what is important.” -- Stephen R. Covey
“Nobody is too busy, it’s just a matter of priorities” -- unknown
36歲女性,嘗試懷孕五年。
這對夫妻初次踏入我診間時,含蓄婉轉地說明了他們的努力與期待。從他們之間的互動,可以感受到先生對太太的疼惜、與太太對先生的信任依賴。
經過檢查,主要的問題是精蟲活動力不足、畸形率過高,以及輸卵管部分阻塞。「試管嬰兒療程」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。療程前,我向這對夫妻做了一些基本的衛教,並提及「抽煙」對精子、卵子都不好。這時,這位先生對我面露微笑。我心想,果然有在抽煙。正準備好好數落他一番,他突然開口說,他已規勸太太好多年,請她戒煙,但還是沒辦法戒,她是個徹徹底底的老煙槍!當我回過頭面對她時,她馬上說,「林醫師,為了懷孕成功,我願意戒煙。成功懷孕是我目前最高的 priority」。
DAY 9
“It is in your moments of decision that your destiny is shaped.” - Tony Robbins
38歲女性,嘗試懷孕長達九年。
第一次求診時,她35歲,已經努力嘗試懷孕六年。經過檢查,最主要的問題是,嚴重的子宮腺肌症。而男方則是精蟲活動力不足、畸形率過高。於是我們馬上進入試管嬰兒療程。在這個療程中,獲得五顆囊胚。因為「子宮腺肌症」與「雙胞胎妊娠」皆是「早產」的危險因子,我建議單一胚胎植入,以便去掉「雙胞胎妊娠」的危險因子。但患者為了確保成功懷孕,雖經幾度的討論,仍然堅持要植入兩顆囊胚,最後我尊重她的決定。
她順利懷孕了,然而是「雙胞胎妊娠」。因為嚴重「子宮腺肌症」,到了妊娠24周,子宮呈現不穩定地收縮,即便經過積極的安胎治療,最後還是早產,新生兒沒有存活下來。
再次見到她,已經是兩年後。她37歲。花了一年的時間以單一胚胎植入,把其餘的三個胚胎陸續解凍。雖然有的有着床,但是都沒有往前發展。
這時,她已經38歲,子宮腺肌症更嚴重了。我知道對她而言,想要懷孕,不容許再蹉跎了。我建議她,立刻啟動第二次試管嬰兒療程,而且要搭配PGS,也就是胚胎植入前的遺傳篩檢。感謝的是,她願意信任我,全力配合。這一次,我們在6顆囊胚中檢查出兩個正常胚胎。而且單一胚胎植入。感謝主,成功著床,順利懷孕,足月生產。這時病人已接近40歲。
困難的案例,我們常常在期待「幸運」的來臨。但是,當我們冷靜好好地思考,是不是較多的時候,是因為有對的決定,幸運才會降臨呢?
DAY 8
“Nothing we do is inevitable, but everything we do is irreversible.” – Joy Williams
三十一歲女性,七年不孕。
這位小姐是透過朋友的介紹來到我的門診。那天,她和她的先生一起來到我的診間。她看起來十分的疲憊;一舉一動當中,看得出先生對她呵護備至。兩人都顯得非常緊張。
原來,過去這位小姐一直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巧克力囊腫所苦,長期有嚴重經痛的問題。三年前,她接受了手術,切除部分雙側卵巢。可惜的是,卵巢巧克力囊腫很快就復發,之後又陸續於一年內開了兩次刀,但手術並沒有完全解決經痛的症狀
同時,她一直沒有辦法懷孕。到我的門診之前,她已經接受了五次試管嬰兒療程,沒有一次成功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,一直是不孕症科裡面十分難纏的問題之一。原因是,術後非常容易復發,以至於手術常常無法達到我們期待的效果(參考閱讀:#合好日誌 Day 2)。
手術是透過破壞性的手段,以期達到治療/建設性的目的。每一次的手術都必須仔細評估,手術所能成就的治療,是否超過破壞結構帶來的傷害。
再次手術帶來的傷害,也一定會一次比一次來得大;尤其對無法完全再生的器官(如卵巢)來說,我們不一定能承擔這些不可逆的傷害造成的後果。
果不其然,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證實,這位小姐有非常嚴重的骨盆腔沾黏和雙側卵巢巧克力囊腫。抽血結果顯示卵巢庫存量極低。就男性因素來說,她先生的精蟲活動力也不甚理想。
我看著在我面前的這對夫妻,兩人雙手緊緊扣著,先生摟著太太的肩,焦慮的等著我開口。彷彿未來的命運就繫在我接下來要講的話上。
這絕對會是非常困難的過程,我說。成功懷孕的機會很小,但不是不存在。我只能說……我們一起努力吧。
事至於此,除了試管嬰兒療程之外,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。經過「卵巢刺激」,這位小姐總共也只得到兩顆卵。其中一顆卵是成熟的,但沒有受精成功。另一顆卵取到的時候尚未成熟,我們多養了一天;成熟後,直接做精蟲顯微注射,成功受精。
受精兩天後進行單ㄧ胚胎植入,成功著床。十個月後,這位小姐順利剖腹產下一名健康的男嬰。
DAY 7
“Medicine is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.” - William Osler
四十三歲女性,五年不孕。
這位小姐五年前,就自然懷孕,平安生出一個健康的小孩。之後,雖然一直嘗試懷孕,卻完全沒結果。
經過檢查,發現這位小姐卵巢的庫存量相當低。而她先生的精液檢查則正常。在經過充分的討論後,瞭解這對夫妻非常期待第二個小孩。於是,為了幫助他們完成心願,必需趕快跟時間賽跑!因此,建議「試管嬰兒療程」,以便將所剩不多的卵子做最有效的運用。
臨床醫學的執行常建立在統計上面,經由統計,我們得知,「不同狀況」、「不同方向」會有不同的成功機率值,我們也藉此引導病人做思考與決定。
這對夫妻是被我歸納在「成功率極低」的族群,理由是,可取得的卵子極少、因高齡卵子染色體異常率極高,而且努力了五年不算短的時間,表示極可能有潛在性難解的問題。
然而,病人曾經自然懷孕生下一個健康的小孩,並且,是第一次找我尋求醫療協助,我心想,應該還有些機會吧。於是,形成的治療策略是,儘可能取到卵、儘可能得到胚胎、儘可能新鮮周期植入,然後,讓自然法則決定吧!
我用了特殊量身定做的卵巢刺激療程,好不容易得到三顆卵,形成兩個胚胎,於取卵後第二天即植入子宮。
意料之外,兩個胚胎都成功著床。之後,羊水染色體檢查也都正常。但病人在妊娠末期有子宮收縮現象而住院安胎,所幸最後平安產下一對健康的雙胞胎。
多年來,我一直不斷地統計我手上處理過各種案例的成功率,以明白如何給予病人最適當的建議與治療。也因如此,各種參數指向高成功率的病人,我都只植入單顆胚胎,多年來,證明大幅下降雙胞胎造成的早產率,但並不會影響病人的懷孕率。我也一直自勉:「雙胞胎」我只得到五十分,「單胞胎」我才得到一百分。
只是沒想到,這個案例,理論上成功率極低的案例,我竟然造成了雙胞胎妊娠!讓我不得不懾服於自然界的力量與法則,讓我有更多的反思,更謙卑地學習與思考,以給予病人更安全與成功的結果。
DAY 6
"There is almost no such thing as ready. There is only now." - Hugh Laurie
三十七歲女性,三年不孕。
經過超音波和子宮輸卵管攝影檢查,發現這位小姐有輸卵管阻塞的問題。在經期不同時間點做的超音波也觀察到,子宮內膜一直呈現很薄的狀態,但子宮腔鏡檢查後確認內膜完整且正常。卵巢的庫存論算是中等。而他的先生的精液檢查則指出精子活動力很差。
綜合以上結果,強烈建議「試管嬰兒療程」。
開始試管嬰兒療程後,便取到十二顆卵。這十二顆卵在受精後,得到八個胚胎;培養到第五天,得到三個囊胚。此時一切都按著計劃穩穩地進行;雖然子宮內膜仍稍嫌薄一點,但囊胚的狀況良好,便直接進行新鮮週期植入。
植入一顆囊胚,但沒有著床成功。
於是我們便開啟了下一個週期,準備解凍另外兩個囊胚做植入。
沒有著床,子宮內膜的狀態可能是問題的關鍵之一。子宮內膜的生長,仰賴的是卵巢所分泌的動情激素刺激,在自然的生理週期中大概佔了兩週的時間。我們便使用動情激素來調整子宮內膜,期待它能增厚至理想的狀態,接受胚胎著床。理想上希望子宮內膜能達到10 mm的厚度,若是有8 mm的厚度也尚可接受。
然而,經過兩週的用藥,這位小姐的子宮內膜仍舊只有4 mm左右的厚度。
我不喜歡將我在門診遇到這些,來向我求助的女性,稱之為「病人」。一對夫妻一直無法成功懷孕,確實是「異常」的。有時這個異常是我們能夠命名的疾病,但有時,我們並沒有辦法明確指出到底哪裡「異常」,或是異常的原因是什麼。
好似一個孩子不擅長念書,或是不擅長打球。我喜歡想,這些人只是不擅長懷孕而已。
當不孕症被視為一個疾病,那些坐在我的診間裡的女性,總是帶著一抹「都是我不夠好」的羞愧。或許真的不夠好,但不夠好沒關係。因為不孕症醫師的工作,就是透過藥物的調整和時間的拿捏,找到每對夫妻懷孕最大的潛能。
用了兩週的藥,子宮內膜厚度仍不甚理想,這位三十七歲小姐說,她想先緩緩。我想我需要先調養一下,她說。待我調整好了,我們再來解凍。
三個月後,她回到我的診間,表示她準備好了。這三個月來,她把工作辭了,居住於台北市的雙薪家庭,變成單薪。她專心在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、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,並透過瑜珈、冥想等等做心理的放鬆。踏入診間時,她覺得自己在非常好的狀態。
於是我們又開啟了新的週期,再度開始動情激素的使用。兩週後,子宮內膜的厚度還是4 mm。
我看得出她開始有些不安。沒關係,我們再用兩週看看,我說。
兩週後 - - 也就是總共用了四週動情激素後 - - 子宮內膜還是4 mm厚。
啊,林醫師,我想,或許我做得還不夠好,她說,作勢準備離開診間。我還可以再調養一下,我想如果我再調整一下我的……
不不,我打斷她。我們還是植入吧。
但內膜還是不夠厚啊,她一臉不可置信。如果又沒有著床怎麼辦?
聽著,我們做過子宮腔鏡的檢查,你的子宮內膜並沒有沾黏或是受損,裡面很好,我定定地說。我們藥物已經使用超過四週,或許你的子宮內膜最厚就是這樣了,但這不見得不夠用。
有胚胎,但卻不用,就等於沒有胚胎一樣。
她愣愣地看著我,好像聽懂了什麼。在她的同意下,我們解凍並植入剩下兩個囊胚。其中一個順利著了床。約莫一年後,這位小姐平安的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嬰。
DAY 5
"Truly successful decision-making relies on a balance between deliberate and instinctive thinking." - Malcolm Gladwell
三十五歲女性,五年不孕。
經過一系列的檢查,證實她的子宮及輸卵管的構造正常。然而,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卵巢呈現多囊狀。記錄觀察她月經週期的特徵,也指向她有偶發性排卵的現象(也就是說,卵巢並沒有規則在每一個月經週期排卵,有時候有排卵有時候無)。以上便符合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的診斷。
什麼是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?
「多囊性卵巢」意指卵巢在超音波下,看到任一卵巢裡面有12個以上,直徑2至9毫米的囊泡,或是卵巢體積超過10毫升。然而,不同的文獻指出,約有百分之30至50排卵正常的女性,其卵巢也呈現多囊狀。
因此,「多囊性卵巢」不等於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能單靠超音波下卵巢的外型來診斷。目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需要下列三項條件符合至少兩項:
一、排卵較少或是不排卵
二、臨床症狀或是抽血顯示雄性激素過高
三、超音波下可見卵巢呈現多囊狀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造成不孕的原因,主要來自於排卵的異常。因此,治療這類的不孕症病人的首選是使用口服排卵藥。一旦解決了排卵的問題,這些婦女的懷孕率可以近乎正常的夫妻。
這位小姐的先生也一併接受了精液檢測,各項指標都相當理想。
我想,懷孕的機會是很大的,我說。我們先從口服排卵藥開始吧。
雖然使用口服排卵藥聽起來十分簡單,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,仍需嚴密的監控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以及子宮環境等的狀況。這位小姐確實對排卵藥物有非常好的反應,每個月經週期都排了兩到三顆的卵,各項臨床參數都證明她的狀況良好。
但五個月後,她的肚子仍靜悄悄的,一點動靜也沒有。
每一次的門診追蹤,看得出她漸漸浮現的焦急。
別擔心,我說。我們可以試試看「人工受精療程」。人工受精對月經週期、排卵、精液的品質有更好的掌握,相對試管嬰兒療程也較不具侵入性,是個不錯的選擇。這位三十五歲小姐便接受了三次人工受精療程,所有的用藥與監測都呈現最理想的狀態。
但這樣過了六個月,她依舊沒有懷孕。這樣前前後後也過了一年多。我也有點急了,畢竟對每個不孕婦女來說,時間永遠是最大敵人。
這位小姐的先生也一併接受了精液檢測,各項指標都相當理想。
我想,懷孕的機會是很大的,我說。我們先從口服排卵藥開始吧。
雖然使用口服排卵藥聽起來十分簡單,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,仍需嚴密的監控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以及子宮環境等的狀況。這位小姐確實對排卵藥物有非常好的反應,每個月經週期都排了兩到三顆的卵,各項臨床參數都證明她的狀況良好。
但五個月後,她的肚子仍靜悄悄的,一點動靜也沒有。
每一次的門診追蹤,看得出她漸漸浮現的焦急。
別擔心,我說。我們可以試試看「人工受精療程」。人工受精對月經週期、排卵、精液的品質有更好的掌握,相對試管嬰兒療程也較不具侵入性,是個不錯的選擇。這位三十五歲小姐便接受了三次人工受精療程,所有的用藥與監測都呈現最理想的狀態。
但這樣過了六個月,她依舊沒有懷孕。這樣前前後後也過了一年多。我也有點急了,畢竟對每個不孕婦女來說,時間永遠是最大敵人。
醫生很喜歡談機率。在解釋病情,或是各種侵入性檢查及治療的時候,往往會以機率來說明 -- 成功的機率是幾成,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是幾成。這些數據是統計的結果,追蹤大量病人並紀錄他們的結果所計算出的數字。而這些機率背後的原因,有些是已知的機轉(如懷孕生男生女各佔一半,是因為有兩種性染色體),但更多的時候,是目前醫學仍無法解釋的 -- 為什麼這個病人會這樣,另一個卻會那樣,那些可能怪罪給「體質」的部分。
對一位醫師來說,所謂成功率,是他治療上百或上千名病人,其中可能成功的個案數。但對每一個病人而言,成功與否,就只有一百與零的差別。
也因此,我不喜歡談論虛無縹緲的「體質」。我選擇相信,每一個現象的背後都有具體的機轉,只是目前的醫學尚未能明確描述它,或是檢驗平臺仍不夠周全,無法找出所有的微小異常。
我相信科學。而行醫的智慧,在於憑著對科學的了解,做出對病人最有利的決定。
我們必須把所有可能存在,對我們不利但目前未知的因素排除,我說。你願意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嗎?
她答應了。雖然眼神透露著些微的擔心,但她能對我的醫療持續保持信心,我滿心感激。
考慮到她本身多囊性卵巢的特性,我使用相當低的藥物劑量,即取到了四十五顆卵。
這些卵受精後,培養到第五、六天,得到十六個囊胚,其中有十個囊胚在外觀分類上屬於頂級囊胚。
我選擇了其中單一囊胚植入,這位小姐便順利懷孕了,並在十個月後產下一名健康的男嬰。
DAY 4
"Wherever the art of Medicine is loved, there is also a love of Humanity." - Hippocrates
三十七歲女性,七年不孕。
我非常在意診間的環境。我希望在看診的過程中,能給予每個病人私密、安靜、溫暖的一段時間。因為我永遠不知道,下一個走進診間的病人,帶著什麼樣的故事。
記得這一位小姐第一次走進診間時,一身剛下班的打扮,乾淨俐落,看起來很能幹的樣子。但頭一直低低的,眼神帶著一絲自卑。
七年來我已經失去四個孩子了,她說。
原來,過去七年間她不是從來沒有懷孕過。甚至,有過四次自然懷孕的經驗,每一次也都有在超音波下確實偵測到胚胎的心跳。只是,每一次的懷孕,都在不到十周的時候,有一天就突然沒有心跳,然後就流產了,她說,嘴抿得很緊。
什麼是反覆性流產?
所謂的流產,是指在懷孕二十周以前的懷孕終止。而反覆性或是習慣性流產,一般定義為發生連續三次以上自然流產的情形。反覆性流產可能的原因很多,包括胚胎染色體異常、子宮結構異常,或是自體免疫疾病(如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等)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,都需要一一檢查排除。
流產對任何一位女性來說,不管在生理或心理,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。更何況發生了四次。
在行醫的過程中,我們不見得能改變所有的問題。已經失去的寶寶,或是已經流逝的時間,我都沒有辦法幫她找回來。
但我們永遠可以嘗試減輕病人的痛苦。我告訴她,別擔心,我們一起來想辦法。
這一位小姐經過一系列影像學及抽血檢查,並沒有發現特別的異常。所有的證據,對我而言,指向兩個可能性:一、沒有對的胚胎;二、胚胎著床的大環境不甚理想。
於是,我為她規劃的療程便是以排除這兩個問題為主要目的。胚胎的部分,我計畫做試管嬰兒並搭配胚胎植入前的遺傳篩檢(PGS)。這位小姐在接受療程取卵後,共得到四個囊胚。經過PGS,篩檢出兩個PGS正常的囊胚。
接著,為了優化胚胎著床的環境,我透過賀爾蒙的調整,嚴密的掌控病人子宮內膜。在子宮內膜最適合的時候,解凍一顆PGS正常的囊胚植入。胚胎隨即順利著床。
懷孕後的門診追蹤檢查,都顯示胚胎正順利的繼續發展當中。但這位小姐眼神中的擔憂,從未消失。
終於,來到懷孕滿十二周的產檢。超音波底下,看到胚胎的心臟,有力的跳動著。
可以繼續在產科追蹤啦,我說。
她笑了,這次看起來終於是打從心底的那種。七個月後,這位小姐順利產下健康的男嬰。
註:為維護病人隱私,以上細節經過些微調整。
DAY 3
"Stay committed to your decisions, but stay flexible in your approach." - Tony Robbins
三十九歲女性,七年不孕。
在醫學的領域裡,常常會給病人做分類,或是嘗試歸納出所謂的「風險因子」,為的是要辨識不同預後的病人群,在處置上會有不同的想法。
有些風險因子是可以被改變的,例如肥胖之於心血管疾病,或是吸菸之於肺癌;減少風險因子的存在便是預防疾病有效的方法。
但有些疾病的風險因子是無法被改變的,例如性別;在這些病人身上,便應該要更提高警覺追蹤,或是積極處理可以被改變的其他風險因子。
以不孕症來說,首要殘酷、無法改變的風險因子,便是年紀。
女性一旦過了三十五歲,許多生理變化會加速生育力的減退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,夫妻在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形下,經過一年規律的性行為仍然無法成功懷孕,即定義為不孕。但考慮到年紀的影響,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及美國生殖醫學會,在三十五歲以上的婦女,若經過六個月的規律性行為仍沒有懷孕跡象,便建議積極就醫檢查。
七年的時間,不算短。隨著時間的過去,卵巢的庫存量必定持續減少,卵子染色體異常的比率也必定越來越高。這位小姐的年紀即將邁入四字頭,懷孕的壓力也日益迫切。
經過超音波檢查,發現她有兩顆六到七公分大的黏膜下子宮肌瘤。
什麼是黏膜下子宮肌瘤?
想像子宮是一顆去籽的蘋果。
果肉的部分就像是子宮壁的肌肉,佔了最大的體積;蘋果外層的果皮,就像是包著子宮的漿膜;而蘋果核便類似子宮內膜,是胚胎著床、長大的地方。
子宮肌瘤根據生長的位置,可粗分為黏膜下肌瘤(長在蘋果核和蘋果肉之間)、子宮壁內肌瘤(長在蘋果肉裡面)、子宮漿膜下肌瘤(長在蘋果肉和蘋果皮之間)。
黏膜下肌瘤會直接影響到子宮內膜的結構,對胚胎著床有非常大的影響,因此手術是必要的。
但七年著實是一段不短的時間。多年來的不孕,除了子宮肌瘤之外,或許還有其他因素存在。
畢竟,從著床的那一刻起,胚胎-- 以及其發展成的胎兒,還有出生後,被呵護長大的孩子-- 才是主角。能否獲得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也是關鍵之一。
假使完成肌瘤切除手術,但始終沒有對的胚胎,還是無法懷孕的。
治療不孕症是一門結果論的學問。無論治療計劃如何縝密,檢驗報告如何正常,手術過程如何完美,終究,終究還是要讓夫妻順利生出健康的孩子,才是成功。
而對這一位三十九歲小姐來說,這或許是她成功懷孕最後的機會了。
經過一番思考,子宮和胚胎必須兼顧。我便為這位小姐量身訂做療程,計畫先得到染色體正常的胚胎,再做肌瘤切除手術;待子宮準備好了,再植入胚胎。
於是,這位小姐接受了兩次試管嬰兒療程,得到三個囊胚。
為了確保胚胎植入後能順利著床及發展,採樣做了「胚胎植入前的遺傳篩檢」(PGS,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),並得到一個PGS正常的囊胚。這時才安排手術,將子宮重建成正常的樣子。
三個月後,我們植入這顆PGS正常的囊胚,這位小姐成功懷孕。
十個月後,她四十歲了,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嬰。
延伸閱讀:《胚胎植入前的遺傳篩檢》